欢迎访问崇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生产性毒物对健康的影响-第三部分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发布时间:2015-12-29 13:18:19 人气:0

生产性毒物对健康的影响
第三部分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生产性毒物主要呼吸道吸收进入人体;亦可经皮肤和消化道进入。
一、呼吸道
因肺泡呼吸膜及薄,扩散面积大,供血丰富,呈气体、蒸汽和气溶胶状态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迅速进入人体,大部分生产性毒物均由此途径进入人体。经呼吸道吸收的毒物未经肝脏的生物转化解毒过程却直接进入大循环并分布全身,故其毒作用发生较快。气态毒物经过呼吸道吸收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或肺泡气与血浆中的分压差。浓度高时,毒物在呼吸膜内外的分压差大,进入机体的速度较快。其次,与毒物的分子量及其血/气分配系数有关。分配系数大的毒物易吸收。例如,二硫化碳的血/气分配系数为5、苯为6.85,甲醇为1700,故甲醇较二硫化碳和苯易被吸收入血液。气态毒物进入呼吸道的深度取决于其水溶性,水溶性较大的毒物如氨气,易在上呼吸道吸收,除非浓度较高,一般不易到达肺泡;水溶性较小的毒物如光气、氮氧化物等,因其水溶性较小,对上呼吸道的刺激较小,故易进入呼吸道深部。此外,劳动强度、肺的通气量与肺血流量以及生产环境的气象条件等因素也可影响毒物在呼吸道中的吸收。
气溶胶状态的毒物在呼吸道的吸收情况颇为复杂,受气道的结构特点、粒子的形状、分散度、溶解度以及呼吸系统的清除功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皮肤
皮肤对外来化合物具有屏障作用,但确有不少外来化合物可经皮肤吸收,如苯胺、三硝基甲苯等氨基和硝基化合物、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金属有机化合物(四乙基铅)等可通过完整皮肤吸收入血而引起中毒。毒物主要通过表皮细胞,也可通过皮肤的附属器,如毛囊、皮脂腺或汗腺进入真皮而被吸收入血。经皮吸收的毒物也不经肝脏的生物转化解毒过程即直接进入大循环。
三、消化道
毒物可经消化道吸收,但在生产过程中,毒物经消化道摄入所致的职业中毒甚为少见。由于个人卫生不良或食物受毒物污染时,毒物可经消化道进入人体内。有的毒物如氰化物可被口腔黏膜吸收。

微信公众号

事业单位 © 2025 崇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备案号:蜀ICP备20251469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