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修订了什么(三)
发布时间:2019-10-08 03:24:30 人气:0
八、开展职业健康检查主要目的是什么?
《职业病防治法》要求,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目的在于掌握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发现职业禁忌;
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劳动者的健康损害;
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是为了解劳动者离开工作岗位时的健康状况,以便分清健康损害的责任。
[职业病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这是一个大课题。]
九、职业健康检查与一般健康体检的区别?
一般健康体检是指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受检者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线索和健康隐患的诊疗行为。一般健康体检在工作场所健康促进、健康管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职业健康检查的适用对象是用人单位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主要目的在于发现职业病、疑似职业病及职业禁忌,两者具有本质的区别。获得职业健康检查是《职业病防治法》赋予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的一项职业健康权益,用人单位不得用一般健康体检替代职业健康检查。
十、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谁承担?
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应当与用人单位签订委托协议书,由用人单位统一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也可以由劳动者持单位介绍信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劳动者本人自己不能想去就去。]
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十一、职业健康检查分几类?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和周期依据是什么?
职业健康检查按照作业人员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
接触粉尘类、
接触化学因素类、
接触物理因素类、
接触生物因素类、
接触放射因素类、
特殊作业等六类。
职业健康检查的项目、周期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执行。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235)等规定执行。
十二、职业健康监护与职业健康检查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职业健康监护是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连续监测劳动者健康状况的一种职业健康管理行为。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内容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应急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
职业健康检查是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健康影响和健康损害进行临床医学检查的医疗行为。职业健康检查内容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健康检查。
职业健康检查是职业健康监护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资料来源。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五条和第三十六条的要求,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十三、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对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如果处理?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在职业健康检查结束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包括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和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检查总结报告,书面告知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将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议等情况以书面形式如实告知劳动者。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告知劳动者本人并及时通知用人单位,同时向所在地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报告。发现职业禁忌的,应当及时告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大家注意这条,检查机构如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告知劳动者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