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的诊疗原理和特点
发布时间:2021-03-01 12:12:52 人气:0
核医学的诊疗原理和特点
核医学是一门利用开放性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学科。诊断方法按放射性核素是否引入受检者体内分为两类。凡不引入体内者称体外检查法,引入体内者称体内检查法,根据最后是否成像又分为显像和非显像两种。
1. 体内检查法的诊断原理和特点
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与一般天然元素或其他化合物一样,在被引入人体之后,根据其化学及生物学特性有其一定的生物学行为;或是被某一代谢过程、或是简单的某种细胞摄取和聚集、或是经由某一脏器的某种细胞清除和排出、或是参与某一代谢过程、或是简单的在某一生物区间通过和积存等。由于它们发射能穿透组织的射线,有放射性探测器可以很容易的在体表定量探测到它们的所在和强度,从而把上述种种过程定位定量地用显像方式或非显像方式显示出来。经过大量实验,用统计学方法求出正常规律、正常值、变异范围和某些疾病的异常特点,便可根据这些规律和特点对某些疾病进行诊断,对某些脏器的功能状态,甚至代谢状态,做出判断。因此,核医学体内检查法实为一种脏器功能和代谢检查法,与以显示结构为主的其他医学影像有很大的不同,彼此有很好的互补性。
2. 体外诊断法的诊断原理
体外检查法主要是体外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是一种利用放射性标记的配体为示踪剂,以竞争结合反应为基础,在试管内完成的微量生物活性物质检测技术。最有代表性且应用最广泛的是放射免疫分析。它的原理是:利用定量放射性标记的被测物和血液、尿液或其他体液内的被测物共同与有限的定量被测物抗体竞争结合,用放射性探测器测得标记被测物被结合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已广泛用于临床诊断和医学研究。
3. 放射性核素治疗原理
放射性核素治疗属于内照射治疗,其治疗原理是通过高度选择性聚集在病变部位的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所发射出的射程很短的β粒子或α粒子,对病变进行集中照射,在局部产生足够的电离辐射剂量,达到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的目的,而邻近的正常组织和全身辐射吸收剂量很低。放射性核素治疗的疾病不多,但疗效较好,有方法简便、副反应小等优点,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