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这8件事的人,患癌风险比同龄人低(上)
发布时间:2024-11-26 15:18:15 人气:0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发表在美国《癌症》杂志的综述中,结合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美国癌症研究所给出的防癌建议,对18项研究中参与者的8种生活方式进行了评分(每项0~1分)。
结果发现,与得分最低者相比,得分最高者的整体患癌风险降低了27%,且每增加1分,患癌风险降低10%。
1.保持健康体重
俗话说“一胖毁所有”,健康的体重意味着营养适中、代谢正常、内分泌协调、骨骼负担轻,可谓一身“轻松”,疾病风险也大大降低。
肥胖者机体内常存在慢性炎症反应,且大量脂肪细胞可产生过多雌激素,导致内分泌紊乱,同时诱发胰岛素抵抗,这些发生机制均与癌症“共享”。由于腹型肥胖(内脏脂肪过多)的总体患癌风险高于全身肥胖,男性还需将腰围控制在90厘米以下,女性不要超过85厘米。
2. 多进行适度活动
适度活动有助促进新陈代谢、调控激素水平,而某些激素异常可增加癌症风险。
超重、肥胖人群需尽早减重,建议在3~6个月内减少体重的5%~10%,但减重速度不宜过快,每周不应超过0.5公斤,可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设置合理目标。为避免肌肉量和骨量流失,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不宜盲目减重。
3. 多吃全谷物、蔬果和豆类等
预防超重、肥胖离不开健康饮食,尤其是全谷物、新鲜蔬果、豆类及其制品的摄入。
这类植物性食物富含天然营养成分,某些物质可降低体内炎症水平,有助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但是,健康食物也不能贪多,总体要均衡,比如过量摄入膳食纤维会造成腹痛腹胀和肠痉挛,影响营养吸收,甚至可直接损伤肠黏膜。
4. 少喝含糖饮料
带来短暂甜蜜的同时,大量添加糖的危害却是可持续的。长期摄入大量添加糖易造成能量过剩,进而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尤其是肝脏内,增加肝炎、肝癌风险;过量葡萄糖还会在血液中游离,营造高糖环境,这不仅会诱发炎症反应,还会影响抑癌基因活性,甚至“喂养”癌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