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崇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敬畏自然,保护健康,请远离蝙蝠

发布时间:2018-10-31 10:48:15 人气:0

    近日,有网友嗮图某博物旅行,带孩子们进入苏门答腊热带雨林的蝙蝠自然栖息地,孩子们与野生蝙蝠亲密接触,并使用手电肆意照射。

    在公共卫生学意义上,这次博物探险之旅绝对是一次冒险之旅,在毫无防护的情况下和野生蝙蝠零距离的“接触”,健康风险让一群孩子们承担了,而直接最大的风险就是来自“狂犬病毒”。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中对于狂犬病毒的动物宿主中,关于蝙蝠有一段详细描述

    “宿主动物中,蝙蝠较为特殊,由于蝙蝠暴露可能为极难察觉的细微咬伤或损伤,从而导致暴露风险大为提高。 WHO及美国CDC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均将蝙蝠暴露归类为严重暴露,要求将其按照III级暴露进行处置。美国和加拿大1950-2007年间56例蝙蝠导致的人间狂犬病病例中,有明确咬伤史者仅22例(39%);与蝙蝠直接接触而无咬伤(如触摸蝙蝠)者9例(16%);有6例(11%并无明确接触史,仅发现房间内有蝙蝠;而无直接接触者为 19 例(34%)。”

    蝙蝠传播狂犬病的方式:

    直接致伤或者接触传播:狂犬病毒通过伤口或者接触后病毒通过粘膜侵入人体。

    气溶胶传播:大量群居在密闭环境(如洞穴)中的蝙蝠可排出狂犬病毒,病毒必须达到很高的浓度和滴度,并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当进入该环境的人吸入含有狂犬病毒的气溶胶时,可通过呼吸道粘膜侵入人体。

    除了致死率接近100%的狂犬病毒外,现实中蝙蝠还是多种人兽共患疾病病毒的储存宿主 , 20世纪70-90年代,世界各地从蝙蝠中分离到许多种类的虫媒病毒。迄今为止 ,在蝙蝠体内分离到130多种病毒,与人类关系密切,是多种人兽共患病病毒病原的自然宿主 10多年,一些对人兽具有高致病性的病毒相聚在蝙蝠中被发现,如令人心有余悸的SARS样冠状病毒,埃博拉病毒,尼帕病毒,亨德拉病毒,马尔堡病毒,中东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

    在亲近自然、学习科学知识还是要以人身的安全为前提。如果参与了上述活动或类似活动,建议在第一时间咨询疾控部门或专业医生,了解正确处置程序。

微信公众号

事业单位 © 2025 崇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备案号:蜀ICP备20251469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