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呕吐,学校如何处置?
发布时间:2020-12-22 10:03:36 人气:0
11月4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高发季校园防控健康提示》,提示中介绍,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全年均有发生,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的高发季节。同时,来自中国疾控中心的消息显示,今年9月以来全国已经报告超过30起诺如病毒病暴发,涉及病例约1500例,主要发生在学校。
诺如病毒具有传染性强,感染剂量低、排毒时间长、免疫保护时间短和全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使得在学校、家庭、医院、社区、幼儿园、旅游区等人群聚集场所出现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
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等集体机构,在面对机构内发生的疑似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呕吐(腹泻)症状时,规范开展处置工作,科学有效进行消毒、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是防止聚集性疫情发生十分重要的手段。
疑似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呕吐,学校如何处置?
根据呕吐腹泻症状发生的不同场所,我们将呕吐物消毒的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在教室、活动室、餐厅等室内场所发生的呕吐、腹泻症状。由于诺如病毒可通过气溶胶进行传播,因此在此类人群密集场所发生不明原因呕吐时,需迅速、规范地使用消毒吸附干巾进行处置。另一类是发生在水池、便池、厕所及室外场所的呕吐物,可使用含氯(溴)消毒剂粉剂(如漂白粉)进行覆盖处理。
呕吐物应急处置包应至少包括:消毒吸附干巾(内含过氧乙酸高水平消毒剂)、消毒湿巾(内含过氧化氢高水平消毒剂)、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帽子、一次性乳(橡)胶手套、一次性隔离衣、一次性鞋套、防渗漏废弃物收集袋、呕吐袋等。
一、教室、餐厅、活动室等室内场所的呕吐腹泻物处置
1.疏散儿童
老师迅速组织其他儿童和学生有序离开事发地点
患儿(学生)及时隔离,老师将患儿(学生)带去隔离室,并随身携带呕吐袋,通知家长带其离园。老师做好个人防护。
建议:幼儿园所有工作人员,随身携带一套个人防护用品(一次性口罩+一次性手套),用于突发情况的污物处置。
2.使用消毒干巾覆盖呕吐物
打开呕吐物应急处置包后,第一时间使用消毒吸附干巾(内含过氧乙酸高水平消毒剂)覆盖呕吐物。
3、开窗、通风。
4.准备好消毒液和消毒工具
操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处置人员依次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戴一次性帽子、穿一次性隔离衣、穿胶鞋(或鞋套)、一次性手套应套在一次性隔离衣袖口外。
5.消毒
按压消毒吸附干巾防水塑料面至呕吐物全部吸附,尽可能将所有呕吐物包裹。
消毒干巾达到作用时间后(一般5-10分钟)将吸附了呕吐物的干巾移至原干巾密封袋内,封口处用消毒液擦拭后放入废物袋中。
用消毒湿巾(含过氧化氢高水平消毒剂)先O型再S型擦拭移除呕吐物后的表面,消毒残留污染物。
消毒可能接触到呕吐物的地面和周围物体表,用含2000mg/L有效氯(溴)消毒液擦拭呕吐物周围2米区域,作用时间15-20分钟,建议2遍。呕吐物周围2米以外物品的消毒参考《上海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消毒技术规范(2019年版)》。达到作用时间后用清水去除消毒液残留。
6.脱个人防护用
依次脱去一次性手套--执行手卫生--脱去一次性鞋套--执行手卫生--脱去一次性隔离衣--执行手卫生--脱去一次性口罩--执行手卫生--脱去一次性帽子--执行手卫生(手卫生可采用免洗手消毒剂)。最后用流动水和皂液洗手。
脱卸时,尽量避免双手接触到防护用品的外表面。
7.清洁用品处理
消毒完成后,所有清洁用品,如一次性使用的,可直接丢入垃圾袋中,包括一次性隔离衣、乳胶手套(加长型)、一次性帽子、一次性口罩,然后喷洒适量的含有效氯(溴)1000-2000mg/L的消毒液,扎紧袋口。
抹布、拖把等非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应放置在 1000-2000mg/L 的含氯(溴)消毒液内浸泡消毒 30-60 分钟;再以洗涤剂及清水洗净;最后晾晒干后备用。
二、水池、马桶、便池、容器内的呕吐腹泻物消毒
倒入足量的含氯(溴)消毒粉,均匀覆盖,消毒30分钟后彻底冲洗。
盛放污染物的容器使用5000mg/L有效氯(溴)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后冲洗。
特别注意
1.不可使用抹布或拖把直接清理呕吐腹泻物,应规范使用呕吐物应急处置包。
2. 消毒处置应由保育员(老师)执行,不得由儿童(学生)执行。
3. 儿童(学生)必须在消毒完全完成后,方可回教室。
4. 操作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