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崇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新冠疫情期间重点场所预防性消毒原则

发布时间:2021-12-06 10:06:57 人气:0

    一、人员要求

    1.消毒工作实施人员应培训上岗,具备现场消毒能力,掌握消毒知识,熟悉消毒器械的使用和消毒剂的配制。

    2.消毒剂配制、消毒操作及垃圾收集、转运时,注意个人防护,正确穿戴工作服、防水胶靴、戴手套、口罩、帽子。

    二、操作要求

    1.使用有合法资质且在有效期内的消毒产品。

    2.消毒剂应存放于阴凉通风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

    3.含氯消毒剂等易挥发消毒剂应现配现用。酒精类消毒剂不能用于空气消毒或大面积物表消毒,防止消防隐患。不同种类的消毒剂不要混合使用,消毒剂也不能与杀虫剂混用。

    4、物体表面预防性消毒一般使用有效氯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或其他具有资质的消毒剂,应在充分清洁的提前下实施消毒,否则会影响消毒效果。

    三、应避免的误区

    误区一:对城市公共区域道路及绿化带等实行大规模喷洒消毒;常规对汽车外部及车轮消毒。

    正确做法:对于物体表面预防性消毒,能阻断新型冠状病毒的接触传播。但接触传播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手,因此公共场所重点的消毒对象应为公共场所中手经常触摸的物体表面,例如电梯按钮、公共厕所的门把手和水龙头、商场电梯和楼梯扶手等,人群的手卫生也是关注的重点。除非是明确被污染,对于地面、车辆外部及车轮没有必要进行消毒。不必对城市道路、绿化带进行大规模喷洒消毒。

    误区二:对人体表面及衣物喷洒酒精消毒。

    正确做法:喷洒消毒会刺激人体皮肤黏膜,不能也不必要直接对人体或衣物进行消毒。不得设置通道式人员消毒棚。但勤洗手、无洗手条件时使用免洗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是必要的。

    误区三:使用热烟雾机等喷雾器对外环境空气喷雾消毒。

    正确做法:外环境空气流通良好,没有必要实施空气消毒。

    误区四:使用酒精对室内空气喷雾消毒。

    正确做法:酒精属易燃品,不能用于对室内空气的喷雾消毒。正确的方式应该加强居家室内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误区五:使用戊二醛对环境物表消毒。

    正确做法:戊二醛为专业人员用于医疗器械灭菌使用。对人有毒性,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不能用作室内外环境物表和人皮肤的消毒。环境消毒可以使用含氯消毒剂或二氧化氯等消毒剂。

    误区六:使用高浓度的含氯消毒剂(1000mg/L~2000mg/L)做预防性消毒,消毒后不用清水清洁。

    正确做法:含氯消毒剂具有强腐蚀性和挥发性,浓度太高容易损伤人体健康和污染环境。预防性消毒推荐的含氯消毒液有效浓度为250mg/L-500mg/L,且消毒后应用清水再次清洁,避免腐蚀物品。

    误区七:想增强消毒效果,将含氯消毒剂与洁厕剂、洗涤剂、酒精混用。

    正确做法:复配消毒剂有严格的要求,复配后应具有增效作用。随意混用消毒剂,可能使不同消毒剂之间相互拮抗,降低消毒效能,或由于化学反应产生有害气体。如含氯消毒液与含酸的洁厕剂混用,会产生化学反应,造成次氯酸分解,释放出氯气,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不能随意将两种或几种消毒剂混合到一起,配制成混合消毒剂使用。



微信公众号

事业单位 © 2025 崇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备案号:蜀ICP备20251469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