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蚤的防治
发布时间:2015-09-18 11:12:13 人气:0
猫蚤,学名 猫栉首蚤指名亚种Ctenocephalides felis(Bouche,1835),俗称猫蚤,隶属蚤目、蚤科、栉首蚤属,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跳蚤种类之一。头部额缘倾斜为长头型。眼发达,眼鬃位于眼前的前方。具颊栉和前胸栉,颊节由8根横列的刺组成,前端第1刺略短于第2刺。
猫栉首蚤与其他跳蚤一样属完全变态昆虫,其生活史分为卵、幼虫、茧蛹和成虫4个阶段。
猫栉首蚤是最早发现的蚤种之一,原分布于古北界,后随人、猫的活动,因其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逐渐散播成为了世界性的广布种,于我国各省(区)均有分布。
猫栉首蚤雌雄均能吸血,吸血频度最高时每日可达12次之多。猫栉首蚤属于多宿主类型,即有较广的宿主范围,但主要是食肉类动物,如猫、犬、狐狸等等,尤以家猫体表寄生最多,其次是犬类,家栖鼠类、兔形目动物体表也常能采到。
猫栉首蚤利用其跳跃能力在一定的距离内具有迁徙的能力,但更多的情况是随宿主的被动迁徙,以达到广为散布的目的。另外,猫栉首蚤在同类或异类宿主间有转移的趋向,而导致其转移宿主的原因主要有宿主本身的群居习性和偶尔的个体交流及交配、蚤密度过大以及宿主动物的死亡等等。
猫栉首蚤是人类生活中最常见的跳蚤种类之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叮刺吸血和传播疾病两个方面。叮刺吸血即猫栉首蚤造成的直接危害。猫栉首蚤叮刺人体皮肤时,其口器会分泌毒液,引起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瘙痒、疼痛,形成蚤性皮炎;同时还可引起缺铁性贫血症。由于蚤类有反复吸血的习性,一旦人类居室和工作、学习场所内出现跳蚤,则会使人们寝食难安,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当其他家畜或宠物体表有大量跳蚤寄生时,蚤类的吸血行为可使这些动物得不到正常休息而影响其生长发育。猫栉首蚤造成的间接危害就是传播疾病,有资料显示它仍具有传播鼠疫的能力,居于次要媒介的地位。另外,有可能是鼠性斑疹伤寒的重要媒介及双殖孔绦虫的中间宿主。
猫栉首蚤的大量发生并造成危害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猫栉首蚤的生长发育除受幼虫期营养条件影响外,更重要和影响最大的是其所处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尤其是温度。一般来说,在适宜的湿度(相对湿度60% ~90% )条件下,蚤类在其温度适应范围内,温度愈高愈活跃,其产卵量、卵孵化率、幼虫成活率均呈正相关,而其生活史周期则缩短。因此,猫栉首蚤多在夏季持续高温的情况下大量发生。城市中的流浪猫犬的数量的大量增多也是其大量发生的主要因素。猫犬宠物饲养者的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及饲养条件等因素也会引发猫栉首蚤的感染。
防治措施
1.建造优美人居环境,清除卫生死角及“四害”孳生场所,做好单位及住户的室内外卫生。
2.加强宠物管理,对宠物交易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定期进行监测和消杀工作。
3.物理和化学杀灭,如发现办公室、商场、旅馆、餐饮娱乐等场所有跳蚤袭扰,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烫、煮、烧的方法进行控制。也可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进行地面喷洒杀灭;在仓库等无人经常进入的场所可选用敌敌畏、马拉硫磷等有机磷类杀虫剂进行杀灭。
4.对于饲养有宠物的家庭,做好跳蚤预防和杀灭工作。配戴宠物灭蚤项圈。
防治药物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中,三氟氯氰菊酯(功夫)与溴氰菊酯(凯素灵),具有极强的触杀和胃毒作用,而且作用快、持效长,能较快地降低地面游离跳蚤指数。使用方便,直接用水稀释,能充分发挥药效,分散度良好,对动物安全,无刺激气味,对物体表面无腐蚀破坏作用。溴氰菊酯还兼有一定的杀卵作用。
有机磷杀虫剂中,毒死蜱(乐斯本)是对卫生害虫防治效果较好的药物。使用毒死蜱乳油稀释后喷雾,对跳蚤有较高的触杀灭效。敌敌畏尽管对人畜毒性偏高,对铜铁制品表面有腐蚀性,但由于其具有击倒迅速和较强熏蒸作用等特点,加上价格较低,所以在大面积室内灭治跳蚤时也可以适当使用。
在喷洒药剂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好剂型、浓度的配比和正确的使用方法是最为重要的。并且,操作人员要注意安全,穿好防护服,戴上帽子、口罩和手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