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崇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鼠疫的传播和主要表现

发布时间:2017-12-28 12:16:38 人气:0

  鼠疫的传播 

  1.传染源 

  (1)鼠疫染疫动物。自然感染鼠疫的动物都可以作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最主要的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如鼠类、旱獭等。  

  (2)鼠疫患者。主要是肺鼠疫患者,在疾病早期即具有传染性。  鼠疫可以经鼠蚤叮咬、破溃皮肤接触和呼吸道飞沫传播。 败血型鼠疫、腺肿发生破溃的腺鼠疫患者等也可作为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不具有传染性。 

  2.传播途径 

动物和人间鼠疫的传播主要以鼠蚤为媒介,蚤叮咬带病菌的鼠或其他啮齿动物,再叮咬人时引起感染。人类鼠疫的首发病例多由跳蚤叮咬所致。 

  少数病人是因捕猎、宰杀、剥食患病动物的皮、肉或直接接触病人的痰液、脓液、血液,经由皮肤或粘膜的伤口而感染鼠疫病菌。 

  肺鼠疫病人可以通过咳嗽、谈话、呼吸等,借飞沫形成“人→人”的传播,可以造成人间鼠疫的大流行。  

  3.人群易感性 

  人类对鼠疫普遍易感,没有天然免疫力,在流行病学上表现出的差异与接触传染源的机会和频次有关。 

  鼠疫的主要表现 

  鼠疫的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6天之间,多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8-9天。 

  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和临床表现可以将鼠疫分为腺鼠疫、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轻型鼠疫和其他少见类型鼠疫。 

  轻型病人表现为低热,全身症状轻微,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可能伴有化脓。

   腺鼠疫最为常见,除全身症状外,主要表现为急性淋巴结炎。在蚤叮咬的局部出现疼痛、红斑,可以形成疱疹、脓疱甚至发展形成疖、痈。叮咬附近区域的淋巴结出现肿大、疼痛,治疗不及时可以迅速化脓、破溃,使病人疼痛难忍,无法活动。最常发生的部位是腹股沟区的淋巴结,其次是腋下、颈部及颌下的淋巴结。 

  肺鼠疫病人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起病24-36小时内出现胸痛、咳嗽、咳大量鲜红色血痰,呼吸困难和发绀迅速加重,抢救不及时2到3天内死亡。 

  败血症型鼠疫最为凶险,病人出现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有皮肤黏膜出血、鼻出血、便血、血尿等。病死率几乎达到100%。 

  鼠疫的诊断和治疗 

  发病前10天内曾到过鼠疫流行区,或接触过鼠疫病人,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应立即就诊。 

  确诊或疑似的病人,就地隔离治疗。 

   药物首选链霉素,及时、足量、联合使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微信公众号

事业单位 © 2025 崇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备案号:蜀ICP备20251469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