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崇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克罗诺杆菌—隐藏在婴儿配方奶粉中的杀手

发布时间:2023-09-27 09:33:20 人气:0

  2023年3月17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召回通报称,美国百利高公司(Perrigo Company plc)正在召回某些批次的婴儿配方奶粉,因为产品可能受克罗诺杆菌污染。这已经不是国外知名婴儿配方奶粉首次因检出克罗诺杆菌召回产品了。

什么是克罗诺杆菌?

  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 spp.)原称为阪崎肠杆菌,是由Iversen等2008年建议创立的隶属于肠杆菌科的一个新属,该属是寄生在人和动物肠道内的一种有周生鞭毛、能运动、兼性厌氧的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

克罗诺杆菌有什么危害?

  克罗诺杆菌属是存在于食品和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条件致病菌”,可导致任何年龄层人群的疾病,尤其是对早产儿以及免疫力受损的婴儿威胁最大,严重者可导致败血症、脑膜炎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甚至导致死亡。另外,该菌还可导致老年人或免疫低下人群感染。克罗诺杆菌致病剂量非常低。而奶粉作为许多婴儿的重要甚至唯一营养来源,成为婴儿感染克罗诺杆菌的主要渠道。

配方奶粉中为何会有克罗诺杆菌?

  克罗诺杆菌不耐热,72℃持续加热15秒即可杀死该菌。婴儿配方奶粉的原料奶在生产过程中是经过巴氏杀菌的,足以杀死其中的克罗诺杆菌。那么婴儿配方奶粉中的克罗诺杆菌是从何而来的呢?

  生产过程中被污染

  配方奶粉中的克罗诺杆菌可能来自加工车间的地面、干燥塔外部和包装车间等环境,也可能来自巴氏杀菌后添加微量元素的过程。

  运输或储存过程中被污染

  奶粉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包装损毁或漏气,或是消费者打开奶粉后储存不当等情况,均会导致环境中的克罗诺杆菌进入奶粉中;克罗诺杆菌能够干燥的奶粉中长期存活,进而在食用奶粉后造成婴儿感染。

  冲调过程中被污染

  冲调奶粉时双手或器具未洗净会使克罗诺杆菌进入奶粉中;同时,冲调好的奶粉是细菌很好的养分来源,在室温下,克罗诺杆菌的增殖速度非常快。

 

如何预防克罗诺杆菌感染

  1.提倡母乳喂养;宝妈们如果要购买进口配方奶粉,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时须向商家索要奶粉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

  2.冲调奶粉前双手和器具首先要清洁和消毒,可使用温度不低于70℃的水来冲调,以杀死奶粉中的克罗诺杆菌。奶粉冲泡后如放置时间过长,也会导致细菌的繁殖,最好在奶粉配制后2小时内食用。在使用和储存奶粉过程中保持奶粉容器的盖子和勺子清洁,并尽快关闭容器;不给婴幼儿食用包装胀气或者破损的奶粉。

  3.婴儿食品尽量现做现吃,剩余的调配食品应立即放冰箱保存,并尽快食用,在食用前应再次加热。除了奶粉,其他任何可能被婴儿接触到的食品和物品,都应该保持清洁,定期消毒。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婴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中的克罗诺杆菌的限量有严格的规定,均要求不得检出。

 


微信公众号

事业单位 © 2025 崇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备案号:蜀ICP备20251469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