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手膀子,就晓得你是不是八零后!丨疫苗可预防疾病漫谈系列(二)
发布时间:2024-04-03 09:59:46 人气:0
小王(80后):张大爷,你手膀子上咋那么多疤疤哦?
张大爷:哎呀,你才不晓得了,那儿年生我们都要种痘得嘛!
小王(80后):我手上只有一个疤疤,你手上咋那么多?
张大爷:我印象中,我这个手膀子上好像种了天花的痘,还打了那个卡(qia)介苗!
原来,这些个又大又圆不太好看的疤,是预防天花和结核时留下的,那为何有的人有几个,有的人只有一个呢?答案马上为您揭晓!(此时的你,是不是也在悄悄看自己手膀子?)
上一期我们谈到了天花这个病 图片 迄今为止,唯一被人类消灭的传染病丨疫苗可预防疾病漫谈系列(一),大家不用担心,它已经被彻底消灭了!而疫苗是消灭天花的最大功臣!
中国人痘接种术的发明
其实在很早以前,中国就有了预防天花的办法。清代医学家朱纯嘏的《痘疹定论》(1713)首次提出种痘的记载。
据说,在宋真宗年间,宰相王旦的子女陆续死于天花,最后只剩王素一个孩子,于是他寻觅各地名医来帮王素预防天花。一位隐居在峨眉山的“神医”将天花患者的痘痂取下,磨成细末,通过吸管吹进王素的鼻孔后预防成功,这就是后来流传的“人痘接种术”。
通过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的方法推广到了中国各地,不久还传到了国外。除了从近路东传日本、朝鲜,还传到了土耳其以及东南亚各国。
人痘接种术的传播
1717年,英国驻土耳其公使夫人蒙塔古回国时尝试把“人痘接种术”推介给国人,孰料遭到强烈反对和质疑,斥之为“东方江湖术士庸医的把戏”,而她最终说服了当时的英国国王在死刑犯的身上进行人痘接种的实验,成功后便开始推广至全国。到了18世纪末,人痘接种法普及到了欧洲和美洲。
然而,人痘接种虽然有效,但并不安全,即使“人痘法”毒性减弱到极低,但感染的也仍是天花病毒,接种者会有很大概率的死亡,并不能称之为疫苗。即便如此,“人痘法”仍然为疫苗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将人类彻底从“天花”困扰中拯救出来的,是一位马背上的乡村医生——爱德华·詹纳。
詹纳偶然得知挤奶女工感染牛痘后很少再感染天花,于是在一位感染牛痘的挤奶女工身上提取牛痘病变组织样本,并在一个八岁男孩詹姆斯·菲普斯手臂上割破皮肤,把牛痘病毒样本揉进创口,结果男孩感染牛痘后不再感染天花。他重复上述治疗方式,不断试验,证明种过牛痘的人确实不会被天花感染。
伟大的胜利——人类首次战胜病毒
后来,詹纳的疫苗逐渐推广至各国,于1805年传入中国,取代人痘古法。新中国成立时,天花疫情仍然非常严重,1950年1月至8月,中国境内天花患者就有4万多人,因其死亡的有近8千人。1950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了由周恩来总理签发的《关于发动秋季种痘运动的指示》,作出在全国各地推行普遍种痘的决定,到1952年,全国接种牛痘达5亿多人次。
四川省从1958年,成都市从1956年就再没有天花病例报告,我国最后一例天花病人于1960年出现在云南。1967年,WHO也发起全球消灭天花计划(IEP),天花病毒于1977年在地球上绝迹。
1980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宣布全世界消灭天花。
手臂上的印记——种痘
天花疫苗的接种跟我们现在常规注射法不同,主要有两种方法:针刺法和划痕法。解放后,我国推行普种牛痘和按年龄种痘的策略,种痘分为初种和复种,初种后无反应的需复种,接种剂次因人而异。
接种部位变化
接种天花疫苗后,局部皮肤会出现红肿、水泡,最终形成瘢痕,伴随一生,这也是天花疫苗的一大特征。绝大多数人接种了不止一剂呢,当然也有人因自我修复能力较强,没有疤痕哦。
张大爷:哎呀,你才不晓得了,那儿年生我们都要种痘得嘛!
小王(80后):我手上只有一个疤疤,你手上咋那么多?
张大爷:我印象中,我这个手膀子上好像种了天花的痘,还打了那个卡(qia)介苗!
原来,这些个又大又圆不太好看的疤,是预防天花和结核时留下的,那为何有的人有几个,有的人只有一个呢?答案马上为您揭晓!(此时的你,是不是也在悄悄看自己手膀子?)
上一期我们谈到了天花这个病 图片 迄今为止,唯一被人类消灭的传染病丨疫苗可预防疾病漫谈系列(一),大家不用担心,它已经被彻底消灭了!而疫苗是消灭天花的最大功臣!
中国人痘接种术的发明
其实在很早以前,中国就有了预防天花的办法。清代医学家朱纯嘏的《痘疹定论》(1713)首次提出种痘的记载。
据说,在宋真宗年间,宰相王旦的子女陆续死于天花,最后只剩王素一个孩子,于是他寻觅各地名医来帮王素预防天花。一位隐居在峨眉山的“神医”将天花患者的痘痂取下,磨成细末,通过吸管吹进王素的鼻孔后预防成功,这就是后来流传的“人痘接种术”。
通过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的方法推广到了中国各地,不久还传到了国外。除了从近路东传日本、朝鲜,还传到了土耳其以及东南亚各国。
人痘接种术的传播
1717年,英国驻土耳其公使夫人蒙塔古回国时尝试把“人痘接种术”推介给国人,孰料遭到强烈反对和质疑,斥之为“东方江湖术士庸医的把戏”,而她最终说服了当时的英国国王在死刑犯的身上进行人痘接种的实验,成功后便开始推广至全国。到了18世纪末,人痘接种法普及到了欧洲和美洲。
然而,人痘接种虽然有效,但并不安全,即使“人痘法”毒性减弱到极低,但感染的也仍是天花病毒,接种者会有很大概率的死亡,并不能称之为疫苗。即便如此,“人痘法”仍然为疫苗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将人类彻底从“天花”困扰中拯救出来的,是一位马背上的乡村医生——爱德华·詹纳。
詹纳偶然得知挤奶女工感染牛痘后很少再感染天花,于是在一位感染牛痘的挤奶女工身上提取牛痘病变组织样本,并在一个八岁男孩詹姆斯·菲普斯手臂上割破皮肤,把牛痘病毒样本揉进创口,结果男孩感染牛痘后不再感染天花。他重复上述治疗方式,不断试验,证明种过牛痘的人确实不会被天花感染。
伟大的胜利——人类首次战胜病毒
后来,詹纳的疫苗逐渐推广至各国,于1805年传入中国,取代人痘古法。新中国成立时,天花疫情仍然非常严重,1950年1月至8月,中国境内天花患者就有4万多人,因其死亡的有近8千人。1950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了由周恩来总理签发的《关于发动秋季种痘运动的指示》,作出在全国各地推行普遍种痘的决定,到1952年,全国接种牛痘达5亿多人次。
四川省从1958年,成都市从1956年就再没有天花病例报告,我国最后一例天花病人于1960年出现在云南。1967年,WHO也发起全球消灭天花计划(IEP),天花病毒于1977年在地球上绝迹。
1980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宣布全世界消灭天花。
手臂上的印记——种痘
天花疫苗的接种跟我们现在常规注射法不同,主要有两种方法:针刺法和划痕法。解放后,我国推行普种牛痘和按年龄种痘的策略,种痘分为初种和复种,初种后无反应的需复种,接种剂次因人而异。
接种部位变化
接种天花疫苗后,局部皮肤会出现红肿、水泡,最终形成瘢痕,伴随一生,这也是天花疫苗的一大特征。绝大多数人接种了不止一剂呢,当然也有人因自我修复能力较强,没有疤痕哦。
自1981年3月逐步取消接种牛痘疫苗,所以那以后出生的人,手臂上基本没有接种牛痘疫苗留下的痕迹了,但还有卡介苗留下的卡疤。卡介苗又是怎么回事呢?下一期为您揭晓,比心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