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高热不退,竟是鸡鸭惹的祸
发布时间:2024-07-05 09:42:19 人气:0
家住杭州富阳农村的王女士,为了让孩子吃上土鸡蛋、土鸭蛋,在家旁竹园养了几只鸡鸭。但没想到这些鸡鸭却给她带来一场“灾难”。几日前王女士突然发热,最高达到了39℃,发热数日不退,后出现畏寒发抖、呼吸困难等症状,前往医院检查显示C-反应蛋白达到186.40mg/L(正常值0mg/L—10.0mg/L),胸腔积液,左肺感染性病变。在了解到家中有家禽饲养时,医生特别送检了相关衣原体等检查,结果显示,王女士是患了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这个“鹦鹉热”究竟是个啥子情况?莫着急,我们来聊一聊。
1.鹦鹉热确有其病
鹦鹉热又称鸟热、鸟疫,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说人话也就是指从动物传播给人的疾病)。鹦鹉热潜伏期约5~21天,最短3天,最长45天,多发生于中青年人群。突发39~40℃高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咳嗽、咳痰、全身乏力等是常见症状,肺炎发生率高达85~90%。部分病例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严重的病例还会出现发绀、烦躁、谵妄、昏迷等症状。在现有医疗条件下多数可治愈,少数病例在恢复期可能出现血栓性静脉炎、心肌炎、心内膜炎等并发症。
2.鹦鹉热主要由鸟类等传染到人
携带鹦鹉热衣原体的鸟类(包括鹦鹉、相思鸟、金丝雀、鸽子、海鸥及其它鸟类)和禽类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目前尚没有人传人的明确证据。鹦鹉热衣原体不仅广泛存在于鹦鹉、鸽等鸟类中,还可以寄生在家禽体内。研究显示,家禽中鸡、鸭、鸽的鹦鹉热衣原体流行率分别为13%、39%、31%。
3.与带菌的鸟类等密切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
与带菌的鸟类、家禽及其排泄物接触:这是人患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感染来源。呼吸道传播:通过呼吸道吸入病原体而感染,如吸入带病禽鸟已风干的排泄物(如粪便)等尘埃而感染,是人感染鹦鹉热的主要途径。接触传播: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及消化道接触带菌鸟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引起感染。
4.如何有效预防
对于有养鸟习惯的人群,应该在正规的、经过检疫的场所购买鸟类或者禽类。保持个人卫生。坚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接触禽鸟或沾染其分泌、排泄物后,用流水、肥皂彻底洗手。食用禽类时,要注意彻底煮熟。保持环境卫生。将鸟笼悬挂于室外通风处,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定期清理消毒鸟笼、食盒等用具,清洁过程应佩戴口罩和手套,清洁后充分清洗双手。去过花鸟鱼虫世界、活禽市场,并密切接触过鹦鹉等鸟禽的市民要注意,如出现高热、畏寒、头痛、肌肉痛等身体不适症状,建议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并告知鸟禽接触史。明确诊断后尽早予以多西环素、阿奇霉素、莫西沙星治疗,一般愈后良好。
总之,鹦鹉热可防可控可治,市民朋友们掌握了这些防控知识,也不用过于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