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崇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长期吃甜食一定会得糖尿病吗?

发布时间:2025-03-10 10:21:25 人气:0

  甜食令人心动,但糖尿病让人望而却步,仿佛每一口甜食都在“催生”糖尿病。甜食和糖尿病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长期吃甜食一定会得糖尿病吗?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甜蜜的谜团。
  糖尿病的核心机制:胰岛素“失灵”
  我们通常说的糖尿病,主要是指2型糖尿病(占90%以上)。它的特征是胰岛素调节葡萄糖代谢的能力下降(胰岛素抵抗),同时伴有胰岛素分泌减少。长期过量摄入甜食,可能会间接推动这一过程。
  甜食如何“助攻”糖尿病风险?
  甜食中的糖(如蔗糖、果糖、葡萄糖)不会直接导致糖尿病,但长期过量摄入会通过以下途径增加2型糖尿病的风险:
  1.肥胖:糖尿病的隐形推手
  每克糖提供约4千卡热量,一杯500毫升的全糖奶茶(约50克糖)相当于多吃一碗米饭的热量。长期热量过剩会导致脂肪堆积,脂肪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会干扰胰岛素信号传递,引发胰岛素抵抗。
  2.血糖“过山车”加速胰岛疲劳
  甜食(如蛋糕、含糖饮料)中的精制糖会迅速升高血糖,迫使胰腺分泌大量胰岛素来降糖。长期反复血糖飙升→胰岛素过量分泌→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衰竭,最终无法满足需求。
  3.果糖的“双重陷阱”
  果糖会在肝脏转化为脂肪,加重脂肪肝和胰岛素抵抗;还会干扰饥饿信号,让人不知不觉间摄入更多食物。奶茶、果汁中常用的果葡糖浆含高比例果糖。
  还有这些因素在“作妖”
  “长期吃甜食”只是糖尿病风险之一,是否最终发展为糖尿病,还有多方面因素影响:
  1.基因“彩票”:部分人胰岛β细胞代偿能力较强,即使长期高糖饮食,胰岛素分泌仍能维持血糖正常,直到中年后功能衰退才显现问题。相反,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则显著增加。
  2.运动习惯:久坐不动会降低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规律运动能逆转胰岛素抵抗。
  3.整体饮食结构:地中海饮食(富含全谷物、蔬果、坚果)可显著降低糖尿病风险。高糖+高脂肪组合(如油炸甜甜圈)危害加倍,远超单一高糖饮食。
  科学控糖 享受甜食≠放纵
  完全戒糖既不现实也无必要,控制是关键。
  1.限制总量,选择“慢糖”
  WHO建议成人每日添加糖摄入不超过25克(约6茶匙)。用低升糖指数(GI)食物替代精制糖:如用水果代替蛋糕,用代糖饮料替代含糖奶茶。
  2.搭配膳食纤维和蛋白质
  吃甜点时搭配坚果(蛋白质+纤维)或酸奶,可延缓糖分吸收,避免血糖飙升。
  3.动起来!抵消糖的“副作用”
  餐后散步10分钟对降低餐后血糖峰值有明显作用。每周15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显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甜食不是魔鬼,失控才是问题。科学控糖,健康生活!


微信公众号

事业单位 © 2025 崇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备案号:蜀ICP备20251469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