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崇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糖尿病的十四个误区

发布时间:2016-03-30 15:10:28 人气:0

好多人对糖尿病了解不多,对糖尿病有些不正确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

  误区一:血糖升高就是患有糖尿病

  有很多因素可以使血糖浓度升高,但并不表现为糖尿病。

  ◆肝炎、肝硬化等各种肝脏疾病引起肝糖原储备减少时,可出现餐后血糖一过性升高。

  ◆服用一些影响糖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速尿、女性口服避孕药、烟酸、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均可引起一过性的血糖升高。停药后,血糖会很快恢复正常。

  ◆当进行中度或者剧烈体育运动时,肝脏中储存的葡萄糖会释放出来,使得血糖水平升高。

  ◆血糖水平在早晨4点至8点之间显著上升,妊娠期、月经期等也可使血糖浓度升高。

  误区二:糖尿病与吃糖有关吗

  这里所指的糖,是指碳水化合物的总称。我们饮食中的米饭、馒头、面条、面包、饼干、山芋、南瓜等等所含的淀粉便是多糖,多糖类的淀粉虽然不甜,但在淀粉酶的作用之下,会被分解为单糖,而且主要是葡萄糖。葡萄糖是可以被人体吸收和利用的,但它的吸收和利用需要有胰岛素的帮助。

如果含淀粉或糖的食物吃得太多,再加上体力运动少,缺乏足够的能量消耗,身体里的胰岛素无法帮助多余的糖类吸收和利用,就有可能使血中的血糖升高,甚至通过肾脏滤出成为尿糖,从而引起糖尿病的发生。

  误区三:肥胖与糖尿病没有关系

  目前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发因。

  据统计,肥胖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3倍,约50%的肥胖者将来会患上糖尿病。体重每增加1公斤,患糖尿病的危险至少增加5%。肥胖患病率越高的地区,糖尿病患病率也越高。

  误区四:素食杂粮多吃无害

  粗粮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有降糖、降脂、通便的功效,但是吃太多的粗粮,有可能增加胃肠的负担且影响营养素的吸收,造成营养不良。

  误区五:无糖食品不影响血糖

  所谓的无糖食品,一般指不含蔗糖或用其它甜味剂如木糖醇等替代的食品,这些甜味剂是低热卡糖或不产热卡糖。但无糖饼干、无糖面包等仍然都是粮食做的,这些食品吃下去也会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而导致血糖升高。因此,这类食品仍然应计算入总热量范围内不能食用过度。

  误区六:饮食疗法就是饥饿疗法

  不少人认为,饭吃得越少对病情控制越有效。事实上主食摄入不足,总热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导致体内脂肪、蛋白质过量分解、身体消瘦、营养不良,产生低血糖,甚至出现饥饿性酮症。

  误区七:用了药就不用控制饮食

  一些患者认为饮食增加了,多吃点降糖药就可以把多吃的食物抵消掉。事实上暴饮暴食,会加重胰腺负担,因药物服用过量会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的概率;粒米不进,会出现低血糖的情况不利于疾病的控制。

  误区八:我现在还年轻不会得糖尿病

  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工作压力大,饮食习惯更是趋向西方的高脂、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加上坐得多、运动少、饮食不规律,因此现在很多人才40多岁就被诊断为糖尿病。

  误区九: 胰岛素是鸦片,我坚决不打

  ◆胰岛素是体内的正常激素,1型糖尿病自身绝对不能产生胰岛素,2型糖尿病体内胰岛素是相对不足,因此起先可用口服药物促进人体胰岛素的产生和作用,但其中半数以上需用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使用胰岛素后,仍能再次撤掉胰岛素。注射胰岛素后,可使胰岛得到很好的休息,胰岛功能恢复一段时间后,部分病人仍可能继续接受药物刺激,发挥分泌胰岛素的作用。

  误区十:中医中药根治糖尿病

  医学界目前还没有找到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中医同样如此。目前比较共同的认识是:中医、中药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有一定作用。

  误区十一: 糖尿病就得控制喝水

  糖尿病常有口渴、喝水多的表现,糖友们就认为患糖尿病后应该控制喝水,这是大错特错的。患糖尿病后控制喝水不但不能治疗糖尿病,反而使糖尿病更加严重,可引起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是非常危险的。

  误区十二:糖尿病无法预防

  目前,虽然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尚无根治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听之任之,相反更应该积极行动起来。

  误区十三:糖尿病不宜多运动

  运动是治疗糖尿病不可或缺的环节,适量定期的运动能增强体制改善健康状况,不仅可以降低血糖还可以减少糖友服药的剂量,运动不可超之过急应该持之以恒,运动量不宜过大过于劳累。

  误区十四:血糖正常了可以不用吃药打胰岛素了

  降血糖药治疗糖尿病以控制饮食为主,辅以降糖药物治疗,需终生服药,以维持体内正常血糖水平,延缓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随意停药会引起血糖骤然升高,产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甚至昏迷,危及生命。

 

微信公众号

事业单位 © 2025 崇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备案号:蜀ICP备20251469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