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崇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气候变化与暴雨天气健康防护

发布时间:2023-08-28 16:44:18 人气:0

    气候变化:

    气候:指各天气要素在一定时段内的平均状态,常用冷暖干湿来表示。

    气候变化:通常指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的气候系统巨大或长期的变动,是人类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为主要特征。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近20年全球地表温度比1850-1900年升高0.99℃。   

    气候变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如太阳活动、火山爆发等。

    人类活动: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人类活动产生温室气体排放等。气候科学家表示,人类活动是过去两百年来全球变暖的最主要原因。  

    气候变化的健康影响:

    直接影响:直接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增加人群受伤害、患病和死亡的风险。

    间接影响:间接干扰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人群健康。   

    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

    减缓: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可以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降低温度升高和极端天气对健康的影响。

    适应:通过加强识别与管理气候变化的风险,积极采取调整措施,减轻气候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和潜在风险。   

    极端天气和预警信号:

    气候变化可以导致一些地区暴雨、台风、洪涝、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事件和自然灾害频发,强度增大。暴雨、台风预警信号分四级,由低到高分别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预警。

    极端天气健康防护:

    通用健康防护:

    1、主动关注天气变化,正确识别预警信号,及时预防健康危害。

    2、极端天气减少外出,避免户外活动。

    3、脆弱人群若出现持续性的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暴雨台风洪水等健康防护:

    1、台风天气提前加固门窗,寻找安全庇护所,避免暴露在户外。

    2、不在紧靠供电线路的树木、大型广告牌下停留或避雨,以防触电或砸伤,同时避免在积水道路行走,防止跌入坑洞;洪涝来临时,迅速向高处转移。

    3、路面或桥下积水过深时,避免强行驾车通过,若车辆落水,第一时间尝试打开车门或天窗逃生;若积水漫入室内,立即切断电源、气源等。

    4、提前准备应急包,包括必备的水、急救用品、手电筒、备用电源等。

    5、暴雨洪涝过后可能出现水源污染,饮用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等。

微信公众号

事业单位 © 2025 崇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备案号:蜀ICP备20251469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