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崇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变大你肚子的不一定是美食,也可能是血吸虫

发布时间:2024-12-27 15:02:34 人气:0

    什么是血吸虫?
     血吸虫是一种寄生于脊椎动物血管内的吸虫,又称裂体吸虫。能寄生于人体并致病的血吸虫主要有七种,即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间插血吸虫、湄公血吸虫、马来血吸虫和几内亚血吸虫。其中前三种分布最广泛、危害最严重。血吸虫的发育分为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及成虫共七个阶段,其中尾蚴是可以感染人体的阶段。尾蚴在水中接触到人的体表后可侵入人体。有实验证明,宿主动物只要接触尾蚴10秒,就可被感染。
      什么是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疾病,是世界卫生组织列出的21种/类被忽视热带病之一。我国流行的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日本血吸虫病,曾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如不及时治疗或未治愈,发展到晚期,肝脏等器官会受损,导致门静脉高压,出现肝脾肿大、腹水等症状,人的外貌会变得骨瘦如柴、肚大如鼓,因此民间也称之为“大肚子病”。
      血吸虫病的防治:
      感染血吸虫的直接原因是接触了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疫水)。因此,不接触可能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安全用水是避免感染的关键。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当生产和生活必须接触疫水时,可以通过穿戴防护用品(胶手套、胶鞋、胶衣、胶裤等)、涂抹防护霜(剂)、预防性服药来预防感染血吸虫。当不可避免地接触了疫水,出现了发热等症状或脱离水体一个月后,应主动及时到血吸虫病防治机构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检查以便诊断和治疗。
      吡喹酮是目前唯一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广泛使用的高效、低毒、使用方便的口服抗血吸虫药物。服药时应谨遵医嘱,加强随访。
      成都血防成就:
      成都市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全市的血吸虫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全市钉螺面积逐渐减少,极大的加快了血吸虫防治工作的进程。
      2005年:我市达到血吸虫传播控制标准;
      2015年:我市达到血吸虫传播阻断标准;
      2019年:我市所有区(市)县均达到血吸虫消除标准;
      2024年:我市聚焦于完成血吸虫病市级消除达标任务。

微信公众号

事业单位 © 2025 崇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备案号:蜀ICP备20251469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