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系列|猛然入夏,关于“臭氧季”的健康防护Tips 来了
发布时间:2024-05-20 09:16:53 人气:0
5月,我国大面积进入臭氧(O3)污染频发的“O3季”。汽车尾气、工厂烟气等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在夏季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经过光化学反应生成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的污染物—O3。
随着O3取代PM2.5成为了大部分城市的首要空气污染物,O3污染已被视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和难点,生态环境部联合各部委发布的“十四五“污染治理攻坚战“三大行动方案”之一即为《臭氧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以每年的5–9月为重点时段。
过去几年,大量O3科普使得越来越多人了解到近地面O3污染的危害,“在天为佛、在地为魔”形象地区分了平流层中的“好O3”和对流层中的“坏O3”。本文将带您进一步了解“坏O3”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应如何做好相关健康防护。
臭氧如何袭击人体?
对流层大气环境中的O3可以通过呼吸道、皮肤和眼睛接触暴露于人体。其中,呼吸暴露是最主要的途径,人体吸入的O3约有80%~95%在呼吸道被吸收,因此,呼吸系统的刺激和损伤是O3急性暴露的主要表现之一,并可进一步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具体来说,O3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可与生物分子反应生成氧化物和自由基,从而引起体内一系列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降低上呼吸道的防御作用。O3也可通过引起气道高反应性、肺部炎症和氧化应激导致下游心血管系统紊乱,还可通过干扰内皮功能、血管收缩、自主神经调节等因素影响心血管系统健康。
除了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O3可直接与皮肤最外层的角质层发生快速反应并诱发炎症,破坏皮肤的完整性和屏障功能,引发皮肤病,出现黑斑,加速衰老。O3也可直接触达眼睛结膜上皮细胞引起眼表反应,造成眼部刺激,降低视力和视觉敏感度,导致干眼症患者眼部不适加剧。还有研究发现,O3诱导机体的氧化应激也会引起端粒缩短,DNA氧化和断裂,从而增加衰老和癌症风险。
臭氧的危害有多大?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认为O3 暴露主要通过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病增加死亡风险。据统计,全球范围内,O3暴露每年可导致约十万人的过早死亡和数千万例与哮喘相关的急诊室就诊。在中国,2021 年 O3 长期和短期暴露相关的成人过早死亡人数分别为 13 万(95% CI: 6–21万)和 8 万(95% CI: 4–11万)(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年度报告工作组, 2022)。
一项关于我国大气O3浓度和总死亡风险关系的研究综述指出,O3每增加10 μg/m3人群总死亡率增加0.40%(95% CI: 0.28%–0.52%)。另一项关于O3相关发病风险的研究认为,O3浓度每增加10 μg/m3时,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率增加1.16%(95% CI: 0.56%–1.77%)。
TA们对臭氧更敏感
1患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肺部疾病的人:
低浓度O3暴露也会增加他们的健康风险。
2儿童(包括青少年):由于其经常在户外玩耍,更易暴露于高浓度O3环境下,并且其肺部仍在发育。
3 老年人:暴露风险相对较大,因为其患有肺部基础疾病的概率较高。
4 长时间进行户外锻炼以及从事戶外劳动的适龄人士:在户外的时间更长,因此增加了03暴露风险。
针对臭氧污染,普通人群防护措施
轻度污染:适当减少户外活动,降低户外运动的强度。
中度污染:减少户外活动,避免户外锻炼;将外出的时间尽量安排在早上、傍晚等03浓度较低的时间段;外出时可佩戴含有活性炭夹层的口罩。
重度污染及以上:尽量留在室内,避免户外活动;必须外出时须佩戴含有活性炭夹层的口罩;佩戴头巾、帽子、长袖等尽可能避免皮肤裸露在外,外出回来要及时清洗面部、鼻腔及裸露的皮肤,洗脸时最好选用温水并可以用干净棉签清理鼻腔。
针对臭氧污染,敏感人群(儿童、老人、孕妇及心肺疾病患者)防护措施
轻度污染:减少外出及长时间、高强度的户外运动,多在室内运动或调整锻炼时间,尽量避免午后污染高峰时段外出。
中度污染:避免外出及户外运动,或把户外活动安排在清晨或夜间O3浓度低的时段并降低运动强度以减少03吸入。外出时应佩戴活性炭口罩,穿戴长袖、长裤、帽子等以避免皮肤裸露。
重度污染及以上: 留在室内并关闭门窗,有条件者可使用空气净化器,必须外出时,应当佩戴配有活性炭滤层的防护口罩。哮喘患者应随身携带哮喘缓解药物,户外作业人员须佩戴有活性炭滤层的口罩。回到家中要及时更换衣物、清洗面部、鼻腔及裸露皮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