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崇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外照射确定性效应 一、急性放射病

发布时间:2016-07-01 09:20:13 人气:0

外照射确定性效应

一、急性放射病

 

急性放射病是指机体一次或短时间内分次受到大剂量外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一、病情分型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可分为三型: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全身照射剂量1~10Gy

肠型急性放射病    全身照射剂量>10Gy

脑型急性放射病    全身照射剂量>50Gy

二、临床表现

1.骨髓型放射病

1)初期  急性放射病初期,受照后数小时至1~2d开始,一般可持续3~5d,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机能和胃肠功能的紊乱,淋巴组织对射线非常敏感,照后淋巴组织迅速破坏,外周血淋巴细胞数迅速减少。

2)假愈期  发生在照射后5~20d。初期症状缓解,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降至2.0*109/L左右,开始出现脱发、皮肤及粘膜散在出血点,体温升高和出现菌血症,表面假愈期结束,进入放射病的极期。

3)极期  是急性放射病临床表现最为严重的时期,是病人能否存活的关键,主要表现为:造血功能障碍、严重感染、明显出血、极期出血、胃肠道损伤和物质代谢紊乱。

4)恢复期  一般在照后35d进入恢复期,此期在骨髓内出现恢复较早的红系造血细胞;骨髓内淋巴细胞含量逐渐下降,幼稚或成熟的单核样细胞逐渐增多。粒系造血恢复较红系晚几天。随着造血的恢复,临床症状逐渐消失,出血停止,体温逐渐正常。

2.肠型放射病

以胃肠道损伤为基本病变,具有初期、假愈期和极期3阶段病程的严重急性放射病。临床上又将其分轻、重两度,照射后小肠隐窝细胞具有再生能力并能修复损伤的肠粘膜的为轻度肠型急性放射病,不能修复的为重度肠型急性放射病。

3.脑型放射病

机体受到50 Gy以上照射后,以脑组织损伤为基本病变,具有初期和极期两阶段病程的极其严重的急性放射病。主要由小脑和基底核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临床上出现抽搐、角弓反张、意识障碍、肌张力增强和肢体震颤等。

三、诊断

1.早期分类诊断 急性照射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的改变是机体对射线最敏感指标之一。变化很早出现,减少程度和剂量相关。

2.临床诊断  早期分类诊断后还须根据临床表现的演变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

四、救治

治疗原则:根据放射损伤程度,采用分度分期,有指征地选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措施。

微信公众号

事业单位 © 2025 崇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备案号:蜀ICP备20251469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