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流感疫情严峻,市民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7-08-30 12:13:37 人气:0
8月中旬,包括央视等多家媒体报告香港流感疫情严峻,发病和死亡人数均较高,甚至提到这波疫情死亡人数超过香港2003年SARS死亡人数,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那么市民该如何看待流感,同时如何做好防护来减少感染流感病毒机会呢?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起病急,感染流感病毒后患者出现发热(一般超过38℃)、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症状,还可出现肠胃不适,通常自然病程为一周左右,严重者可因出现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出现死亡。流感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接触传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且人群普遍易感,易在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劳动密集型企业、旅行团等群体引起暴发。
国家流感中心监测结果表明,近期我国南方省份流感活动水平处于夏季流行高峰水平,其中香港、广东地区流感疫情较以往同期增加明显。我市正处于流感夏季高峰时间段,市民应做好以下方面来预防流感:
(一)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在生活中保持健康行为,如睡眠充足、营养充分、锻炼身体等。这是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抵抗力的重要保证。
(二)保持手部卫生
勤洗手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提倡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要洗手。
(三)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保持家庭和工作、生活场所环境清洁和良好通风状态。经常打扫居室,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
(四)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的接触机会。
(五)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六)发病后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传染病有关症状,应佩戴口罩、尽早前往医院就诊,以及时获得有效治疗。发现周围人群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与其保持一定距离,并可主动提醒其就诊。
(七)接种疫苗
疫苗接种是个人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接种疫苗后2~4周后就开始起保护作用,6~8月后保护力度逐渐下降,因此需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才能获得有效保护。目前我市部分区(市)县已有流感疫苗供应,公众可及时选择接种。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起病急,感染流感病毒后患者出现发热(一般超过38℃)、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症状,还可出现肠胃不适,通常自然病程为一周左右,严重者可因出现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出现死亡。流感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接触传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且人群普遍易感,易在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劳动密集型企业、旅行团等群体引起暴发。
国家流感中心监测结果表明,近期我国南方省份流感活动水平处于夏季流行高峰水平,其中香港、广东地区流感疫情较以往同期增加明显。我市正处于流感夏季高峰时间段,市民应做好以下方面来预防流感:
(一)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在生活中保持健康行为,如睡眠充足、营养充分、锻炼身体等。这是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抵抗力的重要保证。
(二)保持手部卫生
勤洗手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提倡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要洗手。
(三)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保持家庭和工作、生活场所环境清洁和良好通风状态。经常打扫居室,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
(四)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的接触机会。
(五)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六)发病后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传染病有关症状,应佩戴口罩、尽早前往医院就诊,以及时获得有效治疗。发现周围人群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与其保持一定距离,并可主动提醒其就诊。
(七)接种疫苗
疫苗接种是个人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接种疫苗后2~4周后就开始起保护作用,6~8月后保护力度逐渐下降,因此需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才能获得有效保护。目前我市部分区(市)县已有流感疫苗供应,公众可及时选择接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