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崇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做好防与灭,预防虫媒传播相关疾病

发布时间:2017-08-30 12:13:38 人气:0

    夏秋交替季节是虫媒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外出时注意防护尤为重要。主要的虫媒有蚊子、蜱虫、跳蚤等,其它如白蛉、锥蝽、蝇等。
    蚊虫主要传染乙脑、疟疾、登革热
    蚊虫活动高峰期为7-9月份,主要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该病主要侵犯儿童,特别是学龄儿童。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0~15天,可短至4天,长至21天。感染乙脑病毒后,症状相差悬殊,大多无症状或症状较轻,仅少数患者出现高热、意识障碍。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婴儿发病时可表现为轻泻,流涕,轻咳,喘息,嗜睡,易惊或哭闹、惊厥,常有前囟隆起,并发症少。老年人(60岁以上患者),发病急,均有高热,病情严重,出现昏迷时间早,且持续时间长,部分伴循环衰竭及脑疝,病死率高达66.6%,多并发肺内感染,尿路感染,消化道出血,心肌损害等。
    预防乙脑的关键是抓好灭蚊工作,同时注意消灭幼虫。对于生活在乡村的人们来说,猪是乙脑传播的主要中间宿主,在乡村及饲养场要做好猪的环境卫生工作,管好家禽,做好灭蚊工作。
疟疾是经疟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的,该病主要表现为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
    预防疟疾主要是控制传染源,根治疟疾现症患者及带疟原虫者。同时应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消灭按蚊,防止被按蚊叮咬,清除按蚊幼虫孳生场所及使用杀虫药物,个人防护可应用驱避剂或蚊帐等,避免被蚊虫叮咬。
    蜱虫主要传播细菌性疾病
    7月至11月为蜱虫最活跃时期,传播的疾病有: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蜱媒回归热、莱姆病、细菌性疾病(如鼠疫、布氏杆菌病、野兔热等)。
    预防蜱媒传染病关键是防范被蜱虫咬伤。由于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中,因此人们在外出游玩时最好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驱蚊液,尽量避免在野外长时间坐卧;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需指出的是,蜱虫常会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游玩结束相互检查,防止将蜱虫带回家。
    跳蚤主要传播鼠疫等疾病
    全年均可出现以蚤为媒介的传染病,夏秋季节最为高发。目前,随着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流浪猫狗也越来越多,地下室或地下车库的跳蚤也越来越多,夏秋季人们更容易被跳蚤叮咬,以蚤为媒介的传染病主要有:鼠疫、猴痘、乙型脑炎等传染病。
    预防以蚤为媒介的传染病,主要是对环境的治理,跳蚤主要孳生于阴暗、潮湿有动物栖居处。搞好卫生、改善环境、控制清除孳生条件,开展灭鼠,加强猫、狗等家养动物管理和个人防护,是防治蚤类的根本措施。同时,人们可喷洒杀虫剂。就一般家庭而言,喷洒杀虫剂后,立即离开现场。2小时以后,打开门窗充分通风换气之后,方可进入室内。婴、幼儿及儿童一定不要接触杀虫剂,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需指出的是,在喷洒药剂时,操作人员要注意安全,穿好防护服,戴上帽子、口罩和手套。

 

微信公众号

事业单位 © 2025 崇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备案号:蜀ICP备20251469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