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知识要点
发布时间:2018-12-17 10:11:40 人气:0
一、概况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East 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急性,发热传染性很高的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猪病,其特征是发病过程短,但死亡率高达100%,临床表现为发热(达40~42℃),心跳加快,呼吸困难,部分咳嗽,眼、鼻有浆液性或粘液性脓性分泌物,皮肤发绀,淋巴结、肾、胃肠粘膜明显出血。被感染猪的血液、组织液、内脏,及其他排泄物中均含有此病毒,健康猪与患病猪或污染物直接接触是非洲猪瘟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猪被带毒的蜱等媒介昆虫叮咬也存在感染非洲猪瘟的可能性。
二、病原学
非洲猪瘟病毒是非洲猪瘟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重要成员,病毒有些特性类似虹彩病毒科和痘病毒科。病毒粒子的直径为175-215纳米,呈20面体对称,有囊膜。基因组为双股线状DNA,大小170-190kb。在猪体内,非洲猪瘟病毒可在几种类型的细胞浆中,尤其是网状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中复制。该病毒可在钝缘蜱中增殖,并使其成为主要的传播媒介。
本病毒能从被感染猪之血液、组织液、内脏,及其他排泄物中证实出来,低温暗室内存在血液中之病毒可生存六年,室温中可活数周,加热被感染病毒的血液55℃30分钟或60℃10分钟,病毒将被破坏,许多脂溶剂和消毒剂可以将其破坏。
三、对人危害性
猪是非洲猪瘟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除家猪和野猪外,其他动物不感染该病毒。虽然对猪有致命危险,但对人却没有危害,属于典型的传猪不传人型病毒,对人体健康和食品安全不产生直接影响。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也不太可能出现变异传染人的情况,所以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传染病。
四、疫情概况
(一)全球疫情
非洲猪瘟首次于1921年发现于肯尼亚,因为它的临床症状与传统猪瘟高度相似,且首次发现于非洲而被命名为非洲猪瘟,此后一直存在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1957年非洲猪瘟首次从非洲传出,陆续传播至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国家。1971年,疫情由西欧传至古巴。上世纪70年代末,传至巴西、多米尼克和海地。2007年,非洲猪瘟传入高加索地区,在东欧多个国家和俄罗斯暴发、扩散和流行。2005年以来,全球有16个国家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通报发生过非洲猪瘟疫情或检测到病毒,其中包括4个非洲国家、11个欧洲国家。2007年以来,非洲猪瘟在全球多个国家发生、扩散、流行,特别是俄罗斯及其周边地区。
2017年3月,俄罗斯远东地区伊尔库茨克州发生非洲猪瘟疫情。2018年以来全球非洲猪瘟疫情复杂严峻,共有11个中东欧国家通报发生2710起疫情。其中8月25日,罗马尼亚农业部门证实该国最大的养猪场暴发非洲猪瘟疫情,预计将有超过14万头生猪被扑杀。罗马尼亚南部地区最近一年以来已暴发数百起非洲猪瘟疫情,今年已扑杀了超过10万头生猪。
(二)中国疫情
2018年8月2日,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诊断,沈阳市发生疑似非洲猪瘟疫情,并于8月3日上午11时确诊,江苏、浙江、安徽、黑龙江陆续报告非洲猪瘟疫情,这是非洲猪瘟首次传入我国。
五、防控措施
(一)严格控制人员、车辆和易感动物进入养殖场;进出养殖场及其生产区的人员、车辆、物品要严格落实消毒等措施。做好消毒是关键:碱性、酚类、戊二醛等消毒药有效,能有效杀死非洲猪瘟病毒。
(二)采取隔离防护措施,避免与野猪、钝缘软蜱接触。
严禁使用泔水或餐余垃圾饲喂生猪。
(三)做好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等疫苗的预防接种。猪场一旦发生不明原因的大批死亡等,应及时上报当地兽医部门。同时对猪场彻底消毒,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严格控制生猪及其产品的调运,加强检疫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