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孩子“上火”了,小心是手足口病
发布时间:2023-03-20 16:52:37 人气:0
每到春暖花开时,很多家长都会发现孩子“上火”了,表现为嘴里长泡、起皮疹。事实上这可能不是上火,很多时候孩子是得了一种传染病,称为手足口病。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16、10型等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以手足口臀处斑丘疹、疱疹为主要特点,伴或不伴有发热。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病,成都有春夏高峰和秋冬次高峰。人群普遍易感,但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其好发于3岁及以下儿童。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关系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是类似的,可以看作一类病毒引发的不同表现型的疾病。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区别主要在于,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只出现在口腔咽峡处,以及发热多为低热或中等热。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呼吸道途径或粪-口途径传播。
粪-口途径:经口摄入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如玩了被病毒污染的玩具或使用了被病毒污染的文具后没有洗手就吃东西或触摸口鼻黏膜而感染患病。
呼吸道途径:吸入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或接触到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而感染患病。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发热:多数表现为急性发病,一般为低热,小于38℃。
皮疹:皮疹多发于手足,表现为数个略微隆起的红色斑丘疹。一般不疼不痒,恢复时不结痂、不留疤。
疱疹:疱疹多发于口腔,开始时为红色斑片,继而发展为水泡,破裂后形成溃疡。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正确洗手保持卫生:病从口入,粪-口途径是手足口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学习并应用六步洗手法,使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洗手至少20秒。
定期清洁消毒:定期清洗晾晒孩子衣被,对奶瓶、玩具、餐饮具等定期清洁消毒。
少去人口密集场所:在疾病流行季节避免频繁前往人群密集地方,如需前往,请做好个人防护。
发病及时请假隔离:手足口病排毒时间长,需隔离至发病后14天。在此期间患儿应避免上学或前往公共游乐设施玩耍。
及时接种EV-A71疫苗:该疫苗仅对肠道病毒71型有保护效果,因手足口的病原体较多,因此无法完全抵抗手足口病。但我国约一半的手足口重症病例为该型别感染,因此该疫苗对预防重症手足口病有极大意义。
如何鉴别手足口病重症
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是普通型,属于自限性疾病,无须特殊关注。但大约1.05%的病例会发展为重型,如不及时治疗会有0.006-0.051%病死率。因此需要关注患儿病情变化,如有持续发热、神经系统异常、精神状况不佳或心衰前表现等加重倾向时应及时就医。可参考“二摸”、“二看”、“一压”的方法进行初步评价。
“二摸”:摸额头有没有高烧;摸四肢有没有发冷;
“二看”:看是否精神萎靡不振;看是否睡眠中易惊吓或肢体肌肉不自主抽动;
“一压”:压手腕、手掌或脚底末梢血管,观察是否血液回流充盈时间超过2秒。
参考资料:
1.疾病预防控制局. 手足口病防控核心信息 (Available from: http://www.nhc.gov.cn/jkj/s3578/201803/d513ddc502434c7c8dc24c535eee6374.shtml.)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
3.郑亚明,常昭瑞,姜黎黎,等.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分析:基于全国手足口病监测试点数据[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7,38(6):759-762.
4.曹洋,洪志恒,金连梅,欧剑鸣,洪荣涛.2011—2012年全国手足口病疫情监测分析[J].疾病监测,2013(12):975-980

